返回

大明皇长孙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45章:对朱高炽的看重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,而让朱高炽镇守大本营北平。

  当朱棣在前线征战时,朱高炽则坐镇北平为他巩固后方,同时提供强有力的后勤补给以及军需保障,使得朱棣能够全身心地与朱允炆的军队征战。

  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。

  稳定的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而朱棣在靖难之役中,从未因为粮草的问题出过差错。

  单单就在这一点上,足以看出朱高炽在内政方面,非常的优秀。

  而军事才能的体现,便就是在李景隆率大军奇袭北平时。

  当时朱棣在大宁夺取朵颜三卫,北平只有朱高炽率领的两三万老弱残兵镇守,朱高炽却能不慌不乱,凭借天气优势,冰冻北平城抵御住了李景隆的强攻,最终拖到朱棣援军到来击退了李景隆,立下了汗马功劳。毣趣閱

  在李景隆战败后,文臣方孝孺又给朱允炆建议离间计,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,方孝孺建议让朱允炆大张旗鼓的下旨册封朱高炽为燕王,只要朱高炽献出北平归顺朝廷,朱允炆对朱高炽既往不咎,将由他继承燕王之位。

  方孝孺的离间计确实高明,不管朱高炽接受不接受朱允炆的劝降册封,只要这件事大张旗鼓的宣传出去,就能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,如果能让朱高炽与朱棣父子之间产生内讧,那朱允炆就能轻松平定朱棣了。

  不过朱高炽却没有中朱允炆的离间计,当朱允炆的册封使者和诏书抵达北平之后,朱高炽连看都不看,直接命人把使者和没开封的诏书一并送到前线交给朱棣处置。

  朱棣本来在朱高煦、朱高燧两兄弟的挑唆下差点中计了,直到看到朱高炽送过来没开封的诏书才打消了疑虑。

  在靖难之役中,正是朱高炽成功地镇守住了朱棣的大本营北平,才能让朱棣安心地带着朱高煦、朱高燧两儿子和其他将领大杀四方,而后勤补给都是由朱高炽负责提供。

  因此朱棣靖难之役能够成功,至少有朱高炽四成的功劳。

  朱棣五次北伐蒙古期间,外加他准备迁都北平时期,他都让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,这也让朱高炽可以先后监国六次,朱高炽累计监国十余年,史称朱高炽监国。

  要知道朱棣在位总共才二十二年,朱高炽监国的时间几乎占据了朱棣在位时间的一半。

  朱棣在位时期基本军权由他掌控,而政权他则基本交给朱高炽处理,所以后世都戏称朱棣不过是儿子朱高炽麾下的威武大将军,专门负责打仗而已。

  也确实如此,所以别看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,而他实际执政的时间远比在位时间要长,朱棣打造的永乐盛世其实至少有朱高炽一半的功绩。

  可以说朱高炽在监国时期政绩斐然。

  他在监国时期赈济灾民、开垦荒地、修筑堤坝、解决漕运、在全国扩建粮仓还能为朱棣北伐提供有力的补给保障,对发展永乐盛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也为后来的仁宣之治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  所以《明史》称朱高炽监国时期为:成祖乘舆,岁出北征,东宫监国,朝无废事。

  最后一句的「朝无废事」就是对朱高炽监国的最大认可,二十年的太子,十年的监国,最终却换来了朱高炽一年的皇帝命。

  而就在徐仪华和朱高炽讨论太孙()的时候,朱英也在寻思跟随去辽东的人选。

  去辽东,不仅仅只是打仗,还要有发展。

  所以这次去,大军武将不能少,能臣官吏也缺不得。

  尤其是在内政这块。

  可以想象,到了那个时候,朱英的主心骨定然是在对战之上,所以必须要有这么一人,都能帮助自己稳定后方。

  只是短暂的沉思,朱英就想到了在北平就交好的堂弟,朱高炽。

  其实朱英倾向于朱高炽的主要原因,还是在于思想上的认同。

  尤其是在对待百姓这块。

  历史上的朱高炽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很好,他没有朱棣的心狠手辣,也没
第445章:对朱高炽的看重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